所屬廟宇:白沙崙萬福宮
最初組陣年代:民國49年
出陣年份:民國49年
目前負責人(受訪者):蘇宏明 年次.現年 歲
陣頭參與人數:70人
陣頭特色:獅爺開廟門、獅爺探橋、宋江進城
受訪日期:102年6月12日
採訪撰寫:陳奕樑
錄 影:翁建忠
攝 影:郭忠恩
指導長官:薛雄介
陪客路人甲:薛慶祥
陪客路人乙:吳永豐
採訪內文:
茄萣可以說是武陣的故鄉.整個茄萣區四大部落算一算將近有30團武陣
若以全國武陣分布比列來說.茄萣堪稱為台灣武陣的故鄉一點也不為過.
武陣中我們最常看到的不外乎是宋江陣或是獅陣最為普遍.然而~在茄萣白砂崙有一與眾不同
的陣頭.他把宋江陣及獅陣加再一起.我們稱為"宋江獅陣"有頭旗、雙斧另外再加一隻黃頭獅
非常特別.今天我們就來一窺這鮮為人知~武功高強的宋江獅陣
蘇館主敘說.這段故事應該由境主萬福宮啟建第二科王醮開始說起....
民國49年萬福宮王醮期間各角頭紛紛開始籌組陣頭,我們也就在那段期間組成這團宋江陣。
參加慶典活動,並禮聘鄭玉柱老師傅前來傳授武藝(民族藝術薪傳獎-鄭福仁之父)。
直到民國53年萬福宮再啟建第三科王醮時,事情有了一些變化。
當時夜間陣頭團訓時,館內香爐時常會無故發爐,當時的館主之一郭國隆先生(受訪者的叔叔)
口裡常念念有詞,表示因緣俱足、獅爺來了,我們要宋江陣需要加一隻獅子進來陣頭裡。
果真不久.在同區有一林家黃頭獅陣(現為紅頭獅陣),與本館私交甚篤的弄獅館員,
竟無故表示.黃頭獅要加入宋江陣.合為一體,此時本陣才轉為宋江獅陣。
不久.獅爺也常常在夜訓時.降壇指導陣法及要求館主雕塑金身膜拜。
目前我們在館內所看到手執佛塵.造型相當特殊花面神尊,
就是"獅爺"祂與"宋將爺"在田都府一起共享萬年香火。
蘇館主談到獅爺的神蹟可是不勝枚舉,自從萬福宮新建入廟(81年)以來,即由蘇宏明先生接手
一切館務運作,在他手中帶領過81年入廟、91年王醮、95年香科、97年慶讚灣裡
總計有四次出陣紀錄,在這四次出陣紀錄中最令他印相深刻的經驗就是【宋江探厝】
也有簡稱【清厝】.意謂家運不順.家中成員病痛不斷.恐有鬼魅魍魎作祟.故需請宋江爺
及整團武陣隊員手持兵器.戰鼓鑼鈀齊響.大聲吆喝進入屋內.謂之宋江探厝。
民國95年萬福宮香科就讓館主親眼見證一次非常難忘經驗.
在信徒認知中.每次出陣都是千載難逢的"宋江探厝"機會
所以,早在幾天前信徒得知宋江爺及獅爺要出陣.就會前來館內焚香稟告.恭請神尊蒞臨降幅
並會央請館主將整團宋江人馬帶往該住所舉行【宋江清厝】儀式
要求清厝的信徒.亦須在門口設置香案恭候大駕.並於路口跪迎手捧湯盤奉上彩帶.以示隆重
話說這次.整團人馬在進行清厝時就嗅到不尋常的味道.要進入屋內時.館主要大家口含青仔葉.
並叮嚀千萬不能喊隊友姓名.頓時讓整個氣氛更加凝重起來.經鑼鼓喧天震響.隊員大聲撼動.
踏過屋內每一角落.這才算完成探厝任務.
但!!出乎意料.詭異的事情發生了.就在清厝後不久後.整團宋江隊伍在繞境過程中
有些隊員因身體不適先行脫隊返家.有些隊員不小心被自家兵器所割傷.
更離譜的是.手持雙斧的隊員.身體多處竟然無故黑青.淤血.這讓館主驚覺大事不妙
遂而將整團人馬帶回館內.回館後獅爺立即降壇.處理隊員們今日清厝所卡到的穢物及不淨
並說明該厝.陰氣非常強.清厝過程.宋江爺及獅爺在屋內與鬼魍魎過招.有些館員被魍魎所傷
甚至有被踢到的痕跡.所幸在獅爺幾道符令敕勒下.讓館員們有驚無險.恢復平安無事
館主表示.其實屋內的穢氣.直讓他快受不了.他也知道屋內魍魎甚多.但未了不驚嚇到隊員
也就一直隻字不提.在屋內依稀還聽到打鬥及慘叫聲.現在回想起來還真是起雞皮疙瘩
這就是令蘇館主最難忘的一次出團經驗
接下來我們來談談獅爺壇最厲害的三套功夫
獅爺開廟門、獅爺探橋、宋江進城
新廟落成最重要的一項儀式就是開廟門了.開廟門儀式通常會有請鍾馗開廟門.或是請道長開廟門
有些還配合乩童.神轎來開廟門.然而比較特殊的就是《獅爺開廟門》
在101年農曆三月頂茄萣賜福宮就有雙獅開廟門的精采儀式
話說本館獅爺開廟門儀式是由獅爺降壇親自指導傳授
開廟門吉時一到.首先必須獅踏七星步而進.後再開大門小三拜.獅頭往上一抬.單腳一踢而將廟門開啟
這連續三個動作謂之《獅爺開廟門》.這開廟門精彩的功夫是可遇不可求的。
接下來《獅爺探橋》
相傳古代二軍交戰.敵軍必有埋伏.所以只要在軍隊行進間若遇有橋樑.必須先派探子兵檢查
橋下是否有敵軍埋伏.然~宋江陣或獅陣大致起源於明鄭屯兵開墾時期,那時的功能也可說是一種
自我防衛,抵抗外侮的軍隊組織。
時至今日.宋江陣或獅陣少了防禦抵抗的功能.但這些軍隊應有的習俗.還是要保留下來
所以我們的宋江獅陣在過橋樑時會燃放鞭炮.及舞動頭旗雙斧.獅爺開大門小.讓獅爺在橋上舞弄
就是要是要讓橋下的敵軍知道我們已經發現他了.請速速撤兵。
演變今日有些文獻記載說明,龐大陣頭過橋時
為求安全.須先讓獅爺先行看橋頭兩邊,後獅爺上橋步步小心,並回頭看看橋墩有否損壞,
過橋後須親吻橋尾的橋柱。這些都稱作為《獅爺探橋》
最後一招就是宋江進城
在老一輩也稱"宋江破城",這套陣法我們在武陣表演中顯少有機會看到,可以說是已經快瀕臨失傳階段,因為很少武陣知道要如何去擺陣,目前該獅爺壇還保有這項功夫,最近幾次擺陣也是好幾年的事了。
在95香科往臺南中洲遶境及97慶讚灣裡建醮繞境,均各擺陣一次,這套陣法源自古代軍隊,攻打城池時,前鋒部隊先行前往攻城,稱為破城。
衍生至今,廟會熱鬧動輒數十陣頭、人員數千人,堪稱為大隊人馬,聲勢浩大前往交陪境慶讚遶境,依習俗也需要一團武功高強的前鋒武陣帶頭,入交陪境城門下,必須先來段宋江破城門的陣法,以示隆重.這是老一輩講法。
時至今日,蘇館主有不同的看法,他覺得應該把"破城"二字改為"進城"較為正確,也較為符合常理,我們去交陪境參加遶境,慶讚光彩,應該是進城怎會是破城呢?
宋江進城陣法最主要是由一位功力深厚的館員,手持單刀(兵器名稱) ,威風凜凜在城門下揮舞一套"單刀赴會"陣法,然後在宋江獅爺的帶領下,各個陣頭依序進入交陪境內進行遶境祈福儀式,謂之【宋江進城】。
這就是進城時需使用的單刀及宋江陣的頭旗.雙斧
最後我要幫.茄萣白砂崙田都府獅爺壇.蘇洪明館主"奉送一下"
我們蘇館主.除了精通各項兵器的陣法外.還會自己製作兵器及維修兵器
舉凡宋江陣十八般兵器及獅頭製作都難不倒他.圖片上的雙斧就是出自他的巧手喔
我們期許這麼特殊的陣頭.能在全國武陣中.被發掘出來.
更希望茄萣的館員.能將這些陣法繼續傳衍下去
讓茄萣白砂崙田都府宋江獅陣在世界發光發熱
完